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5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603篇
林业   781篇
农学   464篇
基础科学   349篇
  1105篇
综合类   2712篇
农作物   214篇
水产渔业   626篇
畜牧兽医   510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49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环境教育是多学科融合的激发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环境价值观的教育。国际上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环境教育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环境教育监测和法律体系完善等领域。在实践方面,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出现相对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模式和较为健全的环境教育评价与法治管理体系。典型的有美国黄石公园设置的少年巡逻员岗位项目、英国的野外环境教育培训基地和日本的生态自然体验露营地等。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关注了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环境教育提出原则性、策略性的建议等。文中在分析国际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环境教育评价和法律体系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长三角地区某市垃圾焚烧行业的环保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区域垃圾焚烧企业,在保证规模、控制数量及地域上均衡布置的前提下,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设施齐全,废水、废气均稳定可达标排放,调查时段内未有投诉问题。区域垃圾焚烧行业在做到当下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区域垃圾焚烧行业污染可控,对城市垃圾焚烧行业环保发展具备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究草原红牛酰基辅酶A硫酯酶2(Acot2)的基因功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Acot2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1938.1)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草原红牛Acot2基因的完整CDS并进行测序,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获得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分析蛋白理化特性及蛋白亚细胞结构、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ot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草原红牛Acot2基因CDS大小为1 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亚洲水牛的同源性较高(98.3%),与猕猴和黑猩猩的同源性较低(80.5%和80.4%)。Acot2蛋白分子式为C2317H3606N640O628S14,分子质量为50.924 ku,理论等电点为8.84。蛋白质不稳定指数为37.50,氨基酸残基多数为亲水性残基,总平均亲水性为-0.094。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Acot2蛋白分布在内质网(30.4%)、线粒体(26.1%)、高尔基体(17.4%)、细胞质(17.4%)、液泡(4.3%)和细胞质(4.3%)中;磷酸化位点分析发现,Acot2蛋白存在2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形式有α-螺旋(21.8%)、β-转角(33.4%)、β-折叠(18.4%)和无规则卷曲(26.4%),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胃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中表达量极少。Acot2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低保守性,其编码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稳定,属于水溶性蛋白,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中发挥作用,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的表达量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cot2基因对家畜脂代谢的影响和筛选草原红牛肉质候选基因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和实现基于物联网的玉米病害环境监测系统,笔者设计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云服务层和应用层的4层架构。在感知层,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玉米病害环境的温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光照强度和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在传输层中使用4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云服务层中,基于四川农畜育种攻关云服务平台,应用数据库技术、云服务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最后,在应用层采用B/S模式实现数据展示服务。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采集、稳定传输和安全存储数据,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它能够为玉米病害研究课题组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河段、不同季节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对保护区上、中、下游的鱼类开展了每个季度一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7种,隶属于5目14科50属,其中鲤形目43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2种,鳉形目1种;计算57种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越南■及鲤鱼为2017-2018年度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下游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最高,夏季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最高;各监测点之间的种类相似性系数显示,保护区上中游、上下游之间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中下游种类组成为中等相似,春夏、春冬、夏冬及夏秋季节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春秋、秋冬季节为中等相似;ABC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及冬季鱼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秋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蓝点马鲛()生活史特征的异质性,根据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东海外海渔场的拖网调查采样数据,对其叉长和体重关系的月间及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依据收集的367尾蓝点马鲛样本,求得其叉长和体重关系(b的估计均值为2.794。本研究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和9个线性混合模型,用于研究蓝点马鲛的叉长和体重关系()在时间及性别上的差异。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和均方根误差值均表明,最复杂的线性混合模型(即月份和性别对两个参数P<0.01)。在最优模型中,a值则与此相反。本研究表明,月份和性别对蓝点马鲛叉长和体重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线性混合模型能把月份和性别的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在单个模型中更准确、快速地体现,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此模型在数据来源异质性研究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中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不易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变分模态分解(improv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IVMD)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离心泵空化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应用IVMD算法时,首先根据包络熵差异系数确定变分模态分解的分解层数;然后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得出惩罚因子,并将其作为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佳输入参数.利用IVMD算法对仿真信号进行分析,并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结果进行比较.以60%额定流量下采集到的离心泵进口处的声发射信号为例进行IVMD计算,分析携带原信号大量信息的信号分量的频域特征及其绝对能量随离心泵空化状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IVMD算法能够择优确定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实现非平稳信号的自适应分解.反映离心泵空化状态的声发射信号特征频率集中在50,100 kHz及其附近.随着离心泵空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这2个特征频率范围信号分量绝对能量值呈“基本保持不变-减小-增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Transport of cadmium from soil to grain in cereal crops: A review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many soils for crop production are contaminated by cadmium(Cd), a heavy metal highly toxic to many organisms. Cereal crops such as rice, wheat, maize, and barley are the primary dietary source of Cd for humans, and reducing Cd transfer from soil to their grains i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food safet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d transport, particularly in rice. Inter-and intraspecific variations in Cd accumulation have been observed in cereal crops. Transporters for Cd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rice and other cereal crops using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Cd accumulation and mutant approaches. These transporters belong to different transporter families and are involved in the uptake, vacuolar sequestration, root-to-shoot trans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d.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reduce Cd accumulation in grains by manipulating these transporters through overexpression or knockout of the transporter genes, as well as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breeding based on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Cd accumulation in the grain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recent progress o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d accumulation in cereal crops and compare different molecular strategies for minimizing Cd accumulation in grains.  相似文献   
9.
面向养殖水体,传统光谱法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检测模型构建的基础:源域(现有样本库)与目标域(检测地水体)间光谱数据独立同分布。但是当源域与目标域分布间存在差异时,由源域得到的低误差模型常在目标域上表现下滑。针对该问题,提出面向UV Vis光谱的域对抗训练网络(DAUVwpNet),将分布不同的源域和目标域数据映射至相同分布的特征空间中,使其在该空间的分布距离尽可能接近,从而在特征空间中对源域训练的目标函数也可以迁移至目标域上,以降低模型在目标域的误差。试验表明:面向同一批测试数据,DAUVwpNet的预测误差为0.78,要低于传统模型的预测误差(0.85);DAUVwpNet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系数为0.95,要高于传统模型的相关系数(0.89)。表明了该网络能够较好对齐两域特征空间数据分布,降低因分布差异带来的COD检测误差。  相似文献   
10.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can shape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organisms, but most evidence for trait differentiation comes from analyses of dichotomous habitat types that differ in only one or few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reality,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is often more subtle, gradual and multifarious. Here, we investigated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body shape of two darter species (Etheostoma spectabile and Etheostoma flabellare; Percidae) that occur along river gradients. This study addressed three specific questions: Is there intraspecific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the two species across different sites in the Ozark Highlands of Oklahoma (USA)? Is phenotypic variation across sites correlated with abiot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o the two species share site‐specific (i.e. convergent)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areas where they occur 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body shape variation in both species. 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body shape were particularly correlated with variation in substrate composition.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both species indicated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effect of convergence on body shape wherever they are sympatric; shared variation, however, was not related to an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While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these species is due to heritable differentiation or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plasticit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en subtle and gradu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can induce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phenotypes on a relatively small spatial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